經92年度會員大會通過在案
農業工程之發展,應以政府之法令、政策為基礎,研擬具有前瞻性之構想及發展方向,並匯集產官學界會員意見,以『水土循環之原理』及『水土知識』為原則,尊重過去發展的經驗,凝聚共識,策劃行動方案。
農業工程之發展,於功能上朝向具有多樣性及多功能性。農業工程建設目標由『確保糧食之安定供給』擴大至包含『發揮農業、農村具有之公益機能』;實施策略由『農業生產基礎整備改善』擴大至綜合考量『國土保全、水源涵養、維護自然環境、創造良好景觀及地方優良文化之繼承發揚』。同時為配合地球高峰會議所通過之21世紀議程有關水資源行動綱領計畫之推動,應落實推動農業水資源、水質及生態系之保護,舉凡農業工程建設及科技發展皆應以永續發展為前提,並使農業工程建設能與自然環境和諧共生。
農業工程學會為提昇國內農業工程技術,其任務以由『謀求農業工程領域之研究進步普及,以貢獻學術之發展』,擴大至『謀求學識及技術進步普及,以貢獻社會之發展』。換言之,應針對台灣地區之自然環境,探究水土資源有效利用技術與自然環境和諧永續利用之限界,制訂適應台灣自然環境條件容許限界內之農業工程規劃、設計、施工及管理技術準則及基準。同時,應注意各類工程設備及技術成就及農業發展之需求,探求應用現代化之工程設備及技術於農業發展之可行性。
農業工程應將其服務領域由「農業」擴大至包括「生物及環境」,其發展係為達配合成農業生產、生態、生活之『三生』目標。因此,農業工程之技術領域不限於農田水利及農業機械兩方面,可擴大包括農田灌溉排水、農地重劃、邊際土地開發利用、農路建設改善、農村建築、農村規劃、農村基礎建設、農村生活環境改善、農業廢棄物處理、農業水污染防治、農業機械化、農業之設施建造、農產品運輸環境條件改善、農產品收穫後處理、農田水利管理設施機械化與自動化、牧柵、畜舍設施、畜牧給水設施、漁業給排水設施、治山防洪及水土保持工程生態化。農業工程應以『生命』、『循環』、『共生』為政策導向,規劃創造符合未來農業、農村願景之事業。水已成戰略物質,全球及臺灣之農業用水占其水資源利用總量之百分之七十,是確保糧食安全生產之必須資源。農業水土資源欲永續利用,需有效管理,防止超限利用及被污染。同時,農田水利建設應兼顧生態環境維護。台灣地區尚有百分之五十之耕地尚未有灌溉設施及水源,為安定農業生產,有需要輔導這些旱地設置省水旱作灌溉設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