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團法人台北市七星農田水利研究發展基金會與社團法人台灣農業工程學會合作成立103年度「都會型農田水利會灌區成立SRI稻米產銷專區之研究」計畫,其宗旨為落實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推動強化稻作栽培體系(SRI)之研究成果及友善環境理念、提高農民收益,進而努力提高稻米生產品質,使消費者能食用到安心安全的良質米。本計畫之推動理念,贏得熱愛臺灣本土環境的成功企業家--經營國際醫療器材之繁葵集團劉清繁總裁之認同讚賞,願意以政府保證價格與農民契作,收購經本計畫輔導生產並經檢驗合格之稻穀。合作同意書業於103年10月23日下午2時假經濟部水利署由七星基金會董事長周師文、農業工程學會理事長楊偉甫及繁葵集團總裁劉清繁共同簽署完成。

參與研究計畫之指導顧問前農委會蔡明華處長表示,臺灣強化稻作栽培體系與友善環境經營模式係融合下列之理念 :(一)世界稻作革命–SRI省水高產技術。 (二)臺灣稻作灌溉最佳管理技術。 (三)與環境和諧友善之農業水土資源永續利用。(四)雨期善用水田蓄水調洪及補注地下水功能。(五)推動友善環境,減少施用化肥與農藥之稻作經營管理。(六)配合稻米產銷專區,集團栽培契作政策模式推動。(七)運用水利會組織功能,協調促成農地集團栽培。

農工學會楊理事長表示,政策之推動除政府公部門外,結合民間團體及企業界力量已蔚為趨勢,此一合作模式,將有助於帶動其他民間團體及企業仿效跟進。基金會周董事長亦認為此一經營模式,可有效改善目前轄區耕作因代耕求速、大量使用肥料致土壤酸化的現象。繁葵集團劉總裁則指出企業如有能力,應有責任回饋社會,以政府保證價格與農民契作,除可協助農民改善生活外,亦可提供企業員工無毒良質米。

前臺大農工系教授甘俊二則以十三年前擔任七星基金會董事長期間,與日本財團法人河川整備中心簽訂合作備忘錄,成功促進臺、日雙邊水利技術交流至今為例,說明臺灣稻作栽培技術深獲美、日兩國認同,希望藉由Taiwan SRI之示範經驗,未來推廣於已開發國家;此一結合政府、民間團體與企業之經營管理合作模式,達到農民收益提高、消費者安心、政府政策落實及環境保育因應氣候變遷等四贏之綜合效益,並將於10月30日假高雄舉辦之「2014年水田及水環境國際研討會(PAWEES)」中,由臺、美、日學者共同發表。